Pages

Tuesday, July 21, 2020

1000 噸級新海研1 號研究船交船,今年底展開首航前往關島 - 科技新報 TechNews

sanubaripanas.blogspot.com

台灣海洋研究船隊最後一塊拼圖終於完成,台船公司今(21 日)於基隆廠 3 號碼頭舉辦新海研 1 號交船典禮,即將為台灣附近海域研究掀開新篇章。

身為海島國家,台灣更應注重海洋學研究,然而現有 3 艘海洋研究船「海研 1 號、2 號、3 號」已老舊不堪,設備也更不上研究需求,科技部因此投入 16 億元資金並落實「國船國造」目標,交由台船公司重新打造老船接班人:新海研 1 號、新海研 2 號以及新海研 3 號研究船。

前 2 艘已於去(108)年完工並交船,噸位從原規劃的 500 噸級提升至 800 噸級,好讓研究人員有更舒適的工作場地、也容納更多設備。

今日,3 艘研究船中噸位最大(1,000 噸級)的新海研 1 號終於交船,宣告海研平台建置完成,加上由國研院管理營運的勵進號研究船後,4 艘船將組成新的國家海洋研究船隊,跨領域研究大氣、海洋與海底地質。

▲ 新海研 1 號可容納船員 19 人、研究人員 28 人(共 47 人)。

新海研 1 號研究船長 66 公尺、寬 14.8 公尺,一樣採用最先進的電力推進系統,續航力長達 40 天(11,700 公里),可航行遠至關島,如疫情趨緩,預計今年 12 月就會展開首航。

設備方面,新海研 1 號裝備了 13 種科研儀器,比如 H800 水下遙控無人載具(ROV),可以進行中光/幕光層(海下 60~1,000 公尺)探勘、海底地形測繪、生物多樣性熱點調查;水下自主觀測滑翔機(Seaglider)則可以藉由改變自身浮力在水中垂直移動,假如遇到海上颱風,研究船無法靠近,就能派出 Seaglider 去探勘。

船首氣象塔、動態定位系統、單音束科學魚探測深儀、淺海/深海多音束測深儀、水下定位系統等,則可進行海上定點及精準水深與地形研究。

台船工程師指出,研究船和商船的製造監工過程差異非常大,前者必須頻繁出海檢測,新海研 1 號直到交船前共出海 41 次、在海上進行了 59 次科學儀器測試,這段期間,台船工程師們已航過太平洋、用聲納設備掃過海底火山。

▲ 新海研 1 號海上試航。(Source:科技部)

蔡英文總統今天也來到現場為新海研 1 號命名、頌詞,進行擲瓶儀式,蔡總統表示,隨著國家海洋船隊成形,將針對西太平洋、馬里亞納海溝、北赤道洋流區域等展開詳細研究,建立台灣在西太平洋島嶼的科研地位。

▲ 蔡英文總統(中)、科技部長吳政忠(右)到場祝賀。

(首圖來源:科技新報)

Let's block ads! (Why?)




July 21, 2020 at 03:16PM
https://ift.tt/30zMp7Z

1000 噸級新海研1 號研究船交船,今年底展開首航前往關島 - 科技新報 TechNews

https://ift.tt/2BhdbZU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